2025年9月,馬來西亞棕櫚油行業迎來關鍵轉折點——歐盟正式承認馬來西亞可持續棕櫚油認證(MSPO)為符合《歐盟零毀林法案》(EUDR)的可靠標準。這一決定不僅終結了雙方長達數年的認證標準拉鋸戰,更直接重塑了全球棕櫚油貿易格局,推動馬來西亞棕櫚油期貨價格單周上漲5.2%,創下每噸4250馬幣的年內新高。
歐盟于2024年底實施的EUDR法規,要求進口棕櫚油必須提供“零毀林”供應鏈證明,涵蓋地理坐標、土地權屬及碳足跡追蹤等120項指標。此前,歐盟僅認可國際通行的RSPO認證體系,而馬來西亞強制推行的本土標準MSPO因審核流程差異被拒之門外。這一分歧導致馬來西亞對歐盟出口量在2025年上半年暴跌30%,僅40萬噸,遠低于印尼的57萬噸。
馬來西亞政府隨即發起“認證攻堅戰”:
1. 標準升級:2025年3月,MSPO新增“小農戶盡職調查”條款,要求種植園主為合作農戶提供可持續培訓,覆蓋全國65萬小農戶;
2. 技術賦能:引入區塊鏈溯源系統,實現從油棕種植到港口裝運的全鏈條數據實時上傳;
3. 外交斡旋:馬來西亞原產業部聯合印尼、中國等消費國組建“EUDR應對聯盟”,向歐盟提交2000頁技術文件,證明MSPO與EUDR核心條款的等效性。
歐盟委員會最終在2025年9月妥協,承認MSPO在“禁止毀林”“勞工權益”等關鍵指標上達標。馬來西亞原產業部部長扎姆里表示:“這是發展中國家首次在可持續標準領域與歐盟達成平等對話,為全球農產品貿易樹立新范式?!?/span>
認證突破直接刺激馬來西亞棕櫚油出口復蘇。船運調查機構ITS數據顯示,9月首周馬來西亞對歐盟棕櫚油出口量環比增長47%,帶動全國庫存降至175萬噸,為近五年同期最低。與此同時,全球供應端持續收緊:
· 生物柴油需求激增:印尼將生物柴油摻混比例從B30提升至B35,預計消耗2025年國內棕櫚油產量的40%;
· 極端氣候沖擊:馬來西亞沙巴州持續干旱導致單產下降15%,進一步加劇供應缺口。
需求端則呈現結構性分化:
· 歐盟市場:德國、荷蘭等國食品加工企業緊急補庫,推動24度精煉棕櫚油現貨溢價擴大至每噸80美元;
· 印度市場:因進口關稅上調,印度買家轉向南美豆油,但馬來西亞通過“MSPO認證+碳積分補貼”組合策略,重新奪回部分高端烘焙油脂市場份額;
· 中國市場:遠大油脂(東莞)等企業憑借馬來西亞供應鏈認證優勢,9月棕櫚油進口量同比增長22%,主要用于生產符合歐盟標準的可降解包裝材料。
認證壁壘的突破正在重塑全球棕櫚油產業生態:
1. 小農戶命運轉折:馬來西亞政府設立5億令吉專項基金,幫助小農戶升級灌溉系統和認證設備,預計使符合EUDR標準的原料供應量提升30%;
2. 中國企業角色升級:遠大控股等企業通過收購馬來西亞精煉廠,構建“種植園-精煉-物流”一體化供應鏈,其柔佛工廠生產的“零毀林”棕櫚油已進入聯合利華、雀巢等跨國企業采購名單;
3. 技術標準輸出:馬來西亞認證機構與非洲國家簽署協議,將MSPO體系推廣至加納、尼日利亞等新興產油國,試圖打破歐盟對可持續認證的壟斷。
盡管取得階段性勝利,馬來西亞棕櫚油產業仍面臨長期挑戰:
· 成本壓力:MSPO認證使小農戶生產成本增加每噸15令吉,需通過碳交易市場消化;
· 替代品競爭:歐盟正加速研發藻類油脂等生物柴油原料,可能削弱棕櫚油需求;
· 政策反復風險:德國綠黨等環保組織仍質疑MSPO的“獨立審核機制”,呼吁歐盟重啟標準審查。
在這場關乎生存的認證博弈中,馬來西亞用“技術升級+外交突圍”證明:發展中國家完全可以通過制度創新,將環境成本轉化為市場溢價。正如馬來西亞棕櫚油總署總干事阿末法茲所言:“當每一滴棕櫚油都能講述可持續的故事時,價格就不再由供需決定,而是由價值觀定價?!?/span>
電話:0513-85998195 81056882 81056822
傳真:0513-85998291